当前聚焦:艺评丨谢红梅:《狂飙》的艺术创新浅析
2023-03-06 10:43:32    红网


(资料图)

《狂飙》的艺术创新浅析

文丨谢红梅

由徐纪周导演,张译、张颂文主演的39集反黑刑侦剧《狂飙》已经播放结束,在中央电视台和爱奇艺播出期间该剧受到观众一致好评,收视率一路狂飙,该剧出圈不仅仅是正大鲜明的主题,跌宕起伏的剧情,权与法、情与理、善与恶的思辨,更在艺术创新上有重要突破。

三幕式结构剧本新拍。“三幕式”是好莱坞类型片的经典叙事结构,即将电影分为第一幕“建置”(setup),第二幕“冲突”(confrontation),第三幕“解决”(resolution),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幕各占全片1/4,1/2和1/4,每幕各有若干情节点。《狂飙》作为一部扫黑除恶剧,亦采用了传统叙事结构,但又打破了传统。临江省扫黑督导专员徐忠带领省教育整顿驻点指导组前往京海市扫黑除恶是起因,以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政法队伍与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长达二十多年的正邪较量是剧情经过,高启强的强盛集团以及背后的保护伞连根拔起是结局。该片有明显的三个单元剧情,每个单元十二三集,选取的时间节点分别是2000年、2006年和2021年,每个时间点都有对应的记忆点,每个单元剧情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事件展开。选取的2000年对应的记忆点是小灵通,对应的是凶杀案;选取的2006年对应的记忆点是征地政策,这一时期是拆迁和房地产发展比较集中的阶段,对应的是征地纠纷;选取的2021年是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应的是指导组办案。三个单元剧情反映了中国社会20年的激荡变迁,三个单元汇聚成一代人的命运轨迹,正如导演徐纪周所说“我们是按三幕式的方式拍摄的,通过一个人带出一群人,通过一群人展现一个时代的变化”“每一个单元结尾都在十字路口,每一次交汇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天壤云泥,不断变化”。

叙事手法同类题材新用。《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三叉戟》《扫黑风暴》等有关涉案、扫黑、除恶等题材影视剧中,一般使用顺拍、正叙的创作手法,《狂飙》中正序、倒叙、插叙三种叙事手法运用游刃有余,正序递进,倒叙溯源,插叙补充,切合得心应手。该剧从第1集开始的全省扫黑除恶表彰大会到巡查组入驻京海市属于正叙,在徐忠、纪泽与安欣的澡堂谈话时通过安欣的一个眼神,剧情跳回了2000年安欣初遇高启强的那一刻,这个地方开始使用倒叙,倒叙的故事内容一直到第26集安欣被调到交警支队,占了整个电视剧39集内容的三分之二,第27集慢慢过渡回正叙剧情。电视剧第5集开始就有指导组长徐忠的旁白,在很多集的开篇徐忠用旁白的形式交代了上一集的剧情走向,从27集到39集中徐忠的旁白更多,这种画面外叙述、评说或议论的插入,不仅能让观众更快衔接剧情,更让剧情内容丰富,剧中人物鲜活。

群像叙事新探索。人物成功塑造是影剧成功的根源,群像的塑造成功更是不易,尤其是很多人物要演绎20年的时间跨度,《狂飙》剧中涉及临江省教育整顿驻京海指导组、京海市各级干部、基层干警、村民以及涉黑商人和手下等群像,如何演出人性复杂性、多元性、多变性的丰满细节,该剧进行了新的探索。张译饰演的警察安欣,从朝气蓬勃、充满正义感变得白发苍苍、唯唯诺诺,他演出了青年人的纯真和中年人的谨慎;张颂文饰演的涉黑组织头目高启强,从卑微渺小、勤劳淳朴变得心狠手辣、戴着面具,他演绎了底层鱼贩的艰辛和黑恶势力头目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还有知人善用、对党忠诚、扫黑除恶决心坚如磐石的徐忠;历经痛苦矛盾挣扎、甘当卧底牺牲职业生涯的李响……《狂飙》塑造了一组初心不改、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的英雄群像,同时也勾勒了时代推波助澜下两个对立的小人物的命运曲线,以此牵引着观众目光去剖析人心的嬗变、人性的沉沦,即有人为自己的自由而活,有人为京海的自由和蓝天而活的鲜明特性。

总之,《狂飙》在叙事结构、叙事手法、群像塑造和价值引导等方面给同类题材剧创作提供了创新榜样,实现了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是一部具备独特题材优势和现象级潜质的优秀剧作。

《狂飙》已经收官,但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

标签: 为代表的 交警支队 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