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发电,这种可以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以取之不尽、清洁安全等特点迅速成为产业追逐的焦点。
光伏产业是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的细分赛道之一。截至2022年8月,徐州光伏产业已形成完整链条。链条内中上游企业表现突出,5家上游企业完成产值129.56亿元、同比增长190.7%;22家中游企业完成产值39.96亿元、同比增长63.3%。
(相关资料图)
随着“光伏+”产业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徐州正在追逐光伏产业发展的“风口”。
投产当年订单达10亿
3月21日,位于徐州经开区的江苏新恒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新恒源),车间里工人们正按照设计图赶制订单,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对一款跟踪器进行测试。
“光伏发电面板,想要追着太阳跑,就得依靠我们的追光跟踪支架。”公司总经理游勇强告诉记者,瞄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风口,立足徐州在光伏产业的优势,江苏新恒源决定在光伏支架领域闯出一番“新天地”,以拉长产业链、锻造新优势。
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已历经多年发展,光伏支架制造企业也不再是少数。新“上车”企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坚信只要技术上精益求精,新企业也能打开属于自己的市场。”游勇强说,江苏新恒源2021年7月注册成立,2022年全面投产运营,当年的订单便已达10亿元,今年以来,新增订单也已近3亿元。
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是江苏新恒源在研发创新路上的执着先行。
“正式投产前,我们研发团队就已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来自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的王永安博士是江苏新恒源总工程师,他告诉大徐,新恒源研发团队41人,占据了公司的近一半规模。
光伏跟踪器的多点同步电气联动控制技术,不仅让光伏面板阵列的同步性精度高,追光效率高,也可以在项目应用中实现按场地进行柔性配置;跟踪器结构、控制方式的创新,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故障率,也让跟踪器的抗风能力更强,更安全可靠。
一系列的新技术,也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目前,江苏新恒源已申请专利17项,除在手订单外,还有多个亿元级项目正在实际洽谈中。
建成全球最大单体颗粒硅项目标签: